左權犧牲后, 毛主席立下一條不成文規矩, 至今無人敢違背!
在我國的抗日戰爭歷史上,有不少的抗日名將,很多都為抗日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左權就是一位優秀的抗日名將,他的一生非常短暫,但是他卻給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他死后,有一個地方就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以此來紀念他,不久之后,毛主席還特意為此立下一條規矩,這個規矩,至今都無人敢違背。
左權曾經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高級指揮員,他是黃埔軍校的一期畢業學員,有著極其優秀的軍事才能。他發表過很多的軍事著作,同時深刻研究毛澤東思想,為我國的軍事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05年,左權出生在湖南的一個貧困家庭里面,從小本來過著與其他人一樣的生活。但是在他上小學的時候,他得知了袁世凱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的消息,當即立志以后一定要報國,開始在村中進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袁世凱的宣傳。
在左權18歲的時候,他投筆從戎,開始了自己的軍旅報國生涯。自己與一些伙伴們一起南下去了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之后,他考取了當時國內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開始在學校里一心學習軍事理論,以期在之后能上戰場為國出力。
1925年,他加入了共產黨,開始了他真正的革命之路。由于他出色的軍事才能,給當時的共產黨帶來了特別有利的條件,在很多戰役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曾經協助彭德懷將軍進行作戰,彭德懷將軍也夸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呀。毛主席也給他這樣的評價:“左權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這個人硬是個'兩桿子'都硬的將才!
在1942年的讓日軍大兵團突襲戰中,左權為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而頭部中彈犧牲。之后,黨內為他開了追悼會,并將當時的遼縣改成了左權縣以此來紀念他。
毛主席之后立下了一個規矩,說以后不準再用人名來當作地名。至今,人們都記著這個規矩,不再用人名當作地名。左權縣是獨此一家,其他的地方都不敢再用全名,只是保留其中的字。 |